编者按:
为弘扬和传承南丁格尔精神,全方位展示护理工作成效和护士风采,宣传优质护理服务举措及先进个人典型事例,在11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泰安市肿瘤医院推出“天使风采”栏目,目的是激励广大护理人员学习先进,汇聚力量,奋发进取,不断进步,以更加饱满地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共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杨军,主管护师,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现为放一介入科护士长,医院疼痛护理组组长。她专业理论扎实,具备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擅长用科研循证思维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山东省肿瘤护理专科护士。兼任山东省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委会委员,护理教学与实践专委会委员。是泰安市优秀护士,泰安市健康教育岗位技能竞赛标兵。
在泰安市肿瘤医院放一介入科,年轻的护士长杨军带领护理团队笃学精练,锐意求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她们以专业的技能、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成为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
聚焦临床问题,致力科研创新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的通知》,指出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更要全面部署健康家庭建设工作,以健康家庭构筑健康中国牢固根基。杨军以此为契机,从临床痛点出发,开展“健康家庭建设视域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分析及干预机制研究”工作,目的是通过构建头颈部肿瘤患者支持性照护方案及研发患者支持性照护信息平台,优化供给侧信息内容及供给渠道,为医护人员完善其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提供形式参考。
围绕研究课题,杨军发表论文3篇,多次参加科普作品及案例比赛,2024年获得泰安市健康教育岗位技能竞赛二等奖,2024年在山东省护理学会肿瘤护理分会进行案例分享,2025年在第18届山东省护士长大会案例比赛获得二等奖等,普及肿瘤护理相关知识。
基于科研成果,优化临床护理
杨军作为第二位次完成的“基于故事理论构建乳腺癌患者延续照护模式和健康结局的机制研究”,是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立项课题,2020年获得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泰安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另一项课题“乳腺癌患者健康行为模型及延续照护模式的实证研究”,2022年获得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2岁的乐乐(化名)被确诊为卵巢癌5年了,已是晚期并肝脏、盆腔多发转移。住院期间,只有爷爷在陪伴,病情的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和生长发育,乐乐内心承受着巨大痛苦。令人揪心的是,这个本该在校园里奔跑欢笑的年纪,却因疾病被迫中断学业,乐乐经常透过病房的窗户,望着外面湛蓝的天空发呆。
杨军积极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尝试用叙事的方式走进乐乐的内心世界。她经常搬一把椅子,轻轻握住乐乐的小手,耐心倾听她的故事,无论是对美食的渴望,对父母的思念,还是对疾病的不接受,不理解,都被温柔接纳。杨军通过尊重、倾听、共情、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的人文关怀方式,去帮助乐乐走出疾病的阴霾。在一次次真诚的对话中,乐乐逐渐敞开了心扉,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担忧和恐惧。
杨军还安排科室年轻护士田茜、朱明毅陪她聊天、玩耍、给她当小老师补课......
慢慢地,乐乐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如今,在叙事护理和专业治疗的双重呵护下,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曾经苍白的脸颊也有了血色。叙事,让护士和患者都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科研驱动实践,提升护理质量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科学探索和创新实践,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拓展护理内涵,并最终促进学科专业化和社会认可。
勤学苦研,勇于创新,这是杨军为自己锚定的方向。201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坚持学习专科最新指南,各项团体标准等,立足患者需求,不断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她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完成相关科研课题5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2024年度,放一介入科取得终末护理文书质量全院第一名,环节护理质量全院第二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比赛第一名,院感持续改进优秀案例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杨军说,科研的意义,是为了获得更前言的医学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比如科室录制的功能锻炼操让无数患者受益,大大降低了头颈放疗后张口困难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通过学习证据总结,更好地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使患者在癌症诊断和综合治疗后的生活回归正常化,使患者尽早调整到生病后的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有效地回归家庭和社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漫漫护理路,缕缕护理情。杨军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位患者,以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和永不停止的科研创新意识,驱动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开展。
文:和晓美